《漏洞2》节选|漏洞因人而生,因人心而用

时间:2021-08-13 作者:奇安信

分享到:

曾经有领导问我:“漏洞是天生的吗?”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天生的。因为漏洞是客观存在,而且无法消灭干净的。”

领导追问:“既然是天生的,为什么设计者自己找不出来,需要你们去找?而且,被利用的可以叫漏洞,没被利用的,能叫漏洞吗?”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一节 漏洞,源自人性的缺陷)

答案是不行,因为没被利用的叫缺陷,而缺陷不等同于漏洞。

当这个缺陷能被利用,进而产生安全性危害时,缺陷才成为了漏洞。就像一条船的船底和船舱门板上都有一个小孔,这两个小孔都是缺陷。但其中,船底的小孔会导致进水,并最终船毁人亡,所以它就是漏洞。

法律条文里可能有若干缺陷,能被利用的是漏洞,犯罪分子可能因为利用漏洞而逍遥法外;金融运行体制里也可能有不少缺陷,能被利用的才是漏洞,抓住这个漏洞可能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我们人也是一样,生来有多疑、贪婪等很多缺陷,一旦被利用,会带来失败和痛苦。

并不是所有的缺陷都是漏洞,只有可以被外部利用的缺陷才称为漏洞。这句话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当利用缺陷的方法出现时,漏洞导致的现实威胁就出现了。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一节 漏洞,源自人性的缺陷)

漏洞因人性而定

拿破仑曾经说:“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

人,与生俱来就有贪婪、自私、猜疑、虚荣、恐惧、固执等弱点,一旦这些缺陷被利用,就演变成致命的漏洞。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一节 漏洞,源自人性的缺陷)

“心理战”,本质上研究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人心理上的缺陷,把其打造成致命漏洞的方法,军事活动中尤为多见。

1948年10月下旬,当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之时得到紧急情报:驻守北平的蒋傅军,决定将趁华北野战军兵力空虚之际经保定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

当时,解放军华北军区留守西柏坡的兵力只有一个约千人的团。从北平到石家庄只有600多里,而其中300里的铁路线基本为国民党军控制。从保定到石家庄的300多里的路程,敌军快速机动部队只需两天,最多三天即可到达石家庄。但是,解放军赶到保定要四天,石家庄告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共中央一方面,在军事上调动部队和民兵以抗阻奔袭南进之敌。另一方面,运用新华社等媒体发动宣传攻势,揭露敌人的偷袭阴谋。

在这场特殊的宣传战中,毛泽东亲自组织和撰写了几篇重要新闻:首先把蒋傅军企图突袭石家庄的消息及时公布于众;其次,把这次偷袭的兵力细节揭露得一清二楚,明白告诉敌人解放区军民早已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报道显示了解放军对敌人的具体行动了如指掌,一切均在掌握中,并把国民党面临垂死挣扎的局势,以及偷袭石家庄的真实意图和经过等,剖析得一清二楚。

新华社播发的这些新闻,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傅作义得知阴谋暴露,大为吃惊,“疑中生疑”使他惧怕遭到埋伏,只好撤回,偷袭阴谋彻底破产。

在这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战中,首先是共产党利用对方的漏洞获取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又利用傅作义的心理漏洞,巧妙运用舆论武器,发动宣传攻势,导演了一幕中国近代史上的“空城计”,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漏洞存在三个支点:漏洞因人而生,因人心而用,因人性而决定使用之道。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一节 漏洞,源自人性的缺陷)

影响越大,漏洞越“贵”

漏洞如何定价呢?漏洞的价格取决于利用难易程度和能影响到的人群规模。利用方式越简单,使用的人群规模越大,漏洞的攻击范围就越大,价格也越高。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一节 漏洞,源自人性的缺陷)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攻击重点,“零日漏洞”被视为珍贵的资源甚至武器,比特币成为网络犯罪交易的主流支付方式,处于混沌状态的网络“灰产”日益庞大。这都是漏洞勒索的趋势。

2020年12月,德国第三大出版商遭到勒索软件攻击,导致其在德国各地的超6000台办公电脑和数千个办公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2020年10月,美国佛蒙特州一家医疗服务提供商遭到勒索软件攻击。直到2021年1月,被攻击的系统都没有完全恢复,一些应用程序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这起勒索攻击不仅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损失,而且导致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延迟推出,极大阻碍了美国抗击疫情的进程。

2020年5月,REvil勒索软件窃取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756GB数据,其中包含美国众多名人的隐私信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是受害者之一。黑客向特朗普开出了4200万美元的赎金,称所窃取的资料中包含对其竞选不利的敏感信息,如果不及时支付赎金,就会将这些黑料公开。

勒索病毒是“自我进化能力”最强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一直在不断产生新的变种。勒索攻击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从钓鱼邮件攻击到网站恶意代码入侵,再到社会工程学,各种高级威胁的技术手段在勒索攻击得到复合型应用。

同时,比特币等匿名数字货币的流行,成为了黑客的绝佳工具,勒索赎金越来越高,黑客拿到高赎金后,逐渐细分出更多工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二节 一切漏洞皆可被利用)

家贼难防

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犯罪现场调查小组(CSI)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一项安全调查报告中看到,超过85%的网络安全威胁来自内部,危害程度远远超过黑客攻击和病毒造成的损失。这些威胁绝大部分是内部各种非法和违规的操作行为所造成的。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二节 一切漏洞皆可被利用)

2020年7月,一名俄罗斯黑客试图利用社会工程学对特斯拉企业实施勒索攻击。该黑客通过WhatsApp与一名特斯拉员工取得联系,用100万美元诱惑该员工帮助黑客投放勒索软件。但该员工将此消息告知了FBI,并配合FBI将黑客绳之以法,为特斯拉挽回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同月,据国外媒体报道,推特遭遇了该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安全破坏事件。黑客通过获取内部员工凭证的控制权,劫持了多位知名人士的账户。这些账户发布了内容一模一样的推文,声称如果向其比特币账号地址转账,将在30分钟内以双倍数额返还。

2020年10月,中国香港一名电信公司技术员涉嫌利用工作之便,非法获取超过20名公众人物、警务人员及警员家属信息,之后通过即时通信软件Telegram向一群组帐户管理人泄露这些信息,并发布一名警察父亲的个人资料,此外他还被指控拍摄警察局内部环境。

内部威胁随处可见。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内部威胁的危害,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内部威胁挑战,如科学分析员工期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情绪、消除员工的破坏动机等。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二节 一切漏洞皆可被利用)

利用与反制,永无止境

从莎草纸到互联网,从第一台计算机的庞然大物状,到如今的各种便携、超薄、超轻计算机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人类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漏洞会因此减少。相反,网络世界的漏洞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严重。

IT系统的设计、实现与配置运行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程序编写中的逻辑错误、系统的错误安全配置都会引入安全缺陷。

可以说,漏洞的利用与反制永无止境。这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对抗,这种对抗,不是现在才有,也不是未来才有,而是将一直存在。

——(节选自《漏洞2》第一章 第三节 左右互搏的自我革新)

8月9日,由七大中国工程院院士联袂推荐,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的个人著作《漏洞》第二版在当当网正式开启预售。

三年前,《漏洞》首发即长时间高居计算机类图书畅销榜榜首。此次《漏洞》第二版发布,是齐向东在奇安信上市后对《漏洞》一书的升级更新,通过盘点网络安全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梳理奇安信最新的网络安全思想,围绕网络安全领域的本源、基本构成、关键要素和未来趋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更全面、更深入、更专业地了解如今网络安全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奇安信 95015网络安全服务热线

95015网络安全服务热线

扫一扫关注

奇安信 在线客服 奇安信 95015

您对奇安信的任何疑问可用以下方式告诉我们

将您对奇安信的任何疑问

用以下方式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