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1 作者:奇安信
2020年12月13日,全球最著名的网管软件供应商SolarWinds遭遇高度复杂的供应链攻击,包括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政府在内的18000+企业客户,可任由攻击者完全操控,这件事再度敲响了软件供应链安全的警钟。
“‘企业自主开发代码缺陷密度达10.13个/千行’、‘开源项目源代码缺陷密度达14.22个/千行’、‘存在开源软件漏洞的项目占比达77.5%’……这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无不透露出软件供应链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5月20日举办的2021 IT市场年会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上,奇安信集团代码安全事业部总经理黄永刚分享了软件供应链安全的现状。
据黄永刚介绍,从2015年开始,奇安信代码安全实验室依托代码卫士和开源卫士领先的源代码的检测能力,针对企业自主开发代码、开源软件源代码、多款应用广泛的商业软件等,发起了多项安全检测计划,全面展示了软件供应链安全的全貌。
截至目前,奇安信代码卫士检测了近2000个企业级软件开发项目、3亿+行源代码,共发现跨站脚本XSS、SQL注入等各类安全缺陷3374688个,整体缺陷密度达到10.13个/千行。其中高危安全缺陷360921个,整体高危缺陷密度达到1.08个/千行。
开源软件的源代码缺陷则更加密集。据“奇安信开源项目检测计划”的检测结果显示,开软项目的缺陷密度达到了14.22个/千行,其中高危缺陷密度则为0.72个/千行。众所周知,开源软件是软件开发最基础的原材料,位于软件供应链的源头,且应用及其广泛。其自身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最终软件的安全性。
奇安信开源卫士针对2188个企业软件项目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软件项目均使用了开源软件,平均每个项目使用开源软件数量达135个;其中被使用最多的开源软件出现在了581个项目中,渗透率达到了26.6%。
在所有被检测的项目中,奇安信开源卫士共检出开源漏洞114862个,平均每个项目存在52.5个开源软件漏洞。其中,存在开源软件漏洞的项目1695个,占比77.5%;存在高危开源软件漏洞的项目1559个,占比71.3%;存在超危开源软件漏洞的项目1319个,占比60.3%。
值得关注的是,影响面最大的开源软件漏洞(Spring FrameWork漏洞)出现在973个项目中,渗透率高达44.5%。这也就是说,一旦该漏洞被攻击者利用,将影响近半数的企业软件,波及的企业数量更加不计其数。
与此同时,摄像头、路由器等智能联网设备也未能幸免。2019年初,奇安信发起了固件安全检测计划,针对联网设备固件中引用的开源软件及其漏洞进行分析。
据奇安信固件卫士的检测结果显示,86.4%的设备的最新固件存在至少一个老旧开源软件漏洞,漏洞最多的固件存在74个老旧开源软件漏洞。更有甚者,2014年曝出的“心脏滴血”漏洞,仍然存在于5.3%的最新设备中。
面对上述严峻的挑战,黄永刚强调,在当前软件供应链安全基础较薄弱的形势下,软件供应链安全应成为信息系统安全的底板工程,亟需建立安全与软件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全面覆盖的安全体系,来保障软件从开发、交付到运行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安全。
其中,针对软件成分及其风险的分析,是软件供应链安全的基础和关键部分,建议作为软件供应链安全工作开展的首要事。用户在采购商业货架软件、自行开发软件系统或委托第三方定制开发软件系统时,应对软件源代码、二进制代码中所包含的开源软件成分及其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形成开源软件成分清单,并持续跟踪这些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情报。
对此,奇安信依托代码卫士、开源卫士以及固件卫士三大代码安全产品,可以针对软件源代码、二进制代码、安装包、安装目录、运行态程序、固件、容器镜像等软件全生命期、各种形态的软件进行供应链安全检测和分析,帮助客户尽早发现和规避软件供应链安全风险,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95015服务热线
微信公众号